「彰縣全國首創設置防溺救援系統(救生圈架)﹞
 引自2014-03-07彰化縣政府網站
        全國首創保障民眾水域安全,彰化縣政府於今(7)日上午在縣府中庭舉辦防溺救援系統(救生圈架)設置記者會,副縣長柯呈枋代表縣長卓伯源、消防局長蕭嘉政等人與會;柯副縣長並呼籲民眾夏日戲水務必選擇有救生員駐守之合法地點,且謹記-救溺五步「叫叫伸拋划,救溺先自保」,善用救生裝置、不貿然下水救人,全縣共計設置1102組救生圈架遍布各危險水域,預計於今年5月底前設置完成,可減少憾事發生以提高救人自護能力,讓彰化成為更安全的健康城市。 
   柯副縣長表示,彰化縣西部海岸線綿延長達60餘公里,縣府一直相當重視縣民水域安全問題,彰化縣此一防溺系統(救生圈架)設置為全國首創,遍布全縣轄內各危險水域的防溺救援裝置,為水域救援機制開創新局,並將視成效逐年於縣內廣泛增設,提高水域安全系數。 
   柯副縣長指出,為使民眾於危險水域不幸發生溺水事故時,於救援單位抵達前,可由現場民眾立即使用救生圈拋丟救援以延長溺者待救時間,將於伸港什股海域、線西肉粽角海域、鹿港彰濱工業區海域、芳苑王功海域及八堡圳、福馬圳、莿仔埤圳、洋仔厝溝、舊濁水溪流域、貓羅溪等較易發生溺水事故河段之兩岸,每100~200公尺設置救生圈架(含救生圈、繩索、哨子),且救生圈架分區編號列管,於民眾報案時敘述使用之救生圈號碼,即可準確瞭解事故地點,提升救援速度,以增加溺水者存活率。 
        據彰化縣消防局統計,自98年~102年間,轄內共發生115件溺水案件,其中於溪河或溝圳發生之溺水案件共67件、海邊37件、池塘或游泳池共11件,經分析於溪河、溝圳及海域發生溺水事故之比例高達90.43%,顯見加強溪河、溝圳及海域等危險水域之防溺機制之重要性。 
   每年夏季正是從事水上活動的時機,水域安全的維護乃為彰化縣消防局工作執行的重點,消防局針對危險水域,已聯合警、消、海巡等單位建置相當完善巡防機制及積極實施防溺作為,除於每年4-9月執行防溺巡邏勤務外,更於7-8月及星期例假日等重點執行期間,由消防局各大隊依照轄區特性、潮汐及戲水遊客多寡等層面規劃設置防溺警戒站,協調海巡單位採單點、多點式機動巡邏及定點警戒,並結合救難團體及海巡單位辦理救生演練;另於暑假返校日時加強當日巡邏警戒勤務,平時亦由各消防分隊透過各種里民集會、校園集會及網路平台、防溺看板等方式積極實施防溺宣導,以期降低溺水事故發生率。